引言

马克思曾教导我们,世间万物都存在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这一基本原理不仅是哲学的精髓,也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石。特别是在药物研究领域,这种相互作用的理解尤为重要。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式将不同药物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可能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还能减轻患者的副作用,并且克服现有治疗方案的局限性。这正是为什么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设计出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的原因。

另一方面,毒理学的研究也同样关注于不同物质的相互影响。目前许多安全标准,包括我国的GB 2761标准,欧盟和美国FDA的规定,主要针对单一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然而,现实情况远比这更复杂。不同的化学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协同、拮抗、加和、增效等作用,意味着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它们的组合效应,以确保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尽管如此,评估这些复杂的药物或化学物质组合的效果,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给研究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学习模型的过程中,需要明晰一个概念即,所谓的协同、拮抗等效应并不是固定的,是受到不同模型影响。联合效应评价的实质是基于不同模型的预测效应与实际效应之间的比较。所以研究不同模型对于研究联合效应至关重要!

那么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一步步引导大家了解和掌握评估这些复杂交互作用的各种方法和公式,希望能为您的研究或学习提供帮助。

Lowew’s addictive 简介

在毒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中, Loewe加性(或剂量加性)是用于测量药物组合效果的基本模型之一(另一个是Bliss)
Loewe’s additivity law 是由Siegfried Loewe在1926年发明。该公式基本假设药物之间是独立作用且互不干扰。该公式可以量化不同药物或化学物质的综合作用,并将其分为协同、拮抗或者加和等。

公式

注:d_{1}和d_{2}分别代表化合物1和2在混合物中引起效应e时的浓度,我们假设D_{e1}和D_{e2}分别是化合物1和化合物2分别导致效应e产生的作用浓度。\frac{D_{e1}}{D_{e2}}表示化合物1相对化合物2的值。
在考虑效力差异后,可使用d_{2}\frac{D_{e1}}{D_{e2}}表示,将化合物2的相应剂量转化为化合物1的剂量。
从几何上来说,Loewe可加性是在区域(d_{1},d_{2})上,链接点(D_{e1},0)和点(0,D_{e2})的等位线。
{补图}
通过对图的观察,我们知道一个隐形假设,即药物作用曲线必须是单调的。
另外,如果我们设定f_{1}(d_{1}),f_{2}(d_{2})和f_{12}(d_{1},d_{1})为量-效曲线,则存在以下等式:

应用

Loewe可加性方程提供了引发给定效效应的剂量组合的预测。偏离Loewe可加性可以通过将该预测与观测结果进行比较来进行评估。这种模型在毒理学中成为模型偏差比

优缺点

优点:

1.使用范围广,可用于2种及以上联合
2.允许计算联合指数(CI)
3.考虑组合中两种药物的作用

缺点:

1.仅适用于符合Hill方程描述的剂量曲线反应曲线的药物,即药物作用效果必须是单调的;
2.需要数据量狠多,有时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3.仅仅适用于具有恒定效力比的化合物